俗话说
牙疼不是病 疼起来真要命
很多人都有过牙疼的经历
真的是疼到怀疑人生
经常在朋友圈都可以看到
一片惨叫的场景~
牙疼到底是智齿惹的祸
还是蛀牙犯的错
弄不清楚是谁的错
但看牙医贵 是明摆着的
牙医,简直就是
“痛苦”和“昂贵”的代名词
疼起来真要命
贵起来也真要命啊!
想起刚去法国的时候,智齿发炎半夜疼到睡不着觉。可是苦于昂贵的价目表,就果断放弃了,愣是熬了三个星期等到放假回国拔牙。
之前也看过一则报道说,55%的法国人,因牙医收费太贵而放弃治疗牙齿。
但是!好消息来啦~
据《巴黎人报》报道,法国两家牙医公会与疾病保险局 签署了该局提出的新协议,2020年法国牙科基本治疗费用将100%由疾病保险金库报销。
意思就是说:从明年起,牙医的账单不会再卡住你的喉咙,让你难以下咽了。
看牙医不必再付一分钱,是不是超级开心
不过,这事还得等到2020年。在这之前,我们还是来看看关于法国看牙医的相关事项吧!
01
看牙流程
在法国看牙不同于国内,非急诊的情况下很少能第一次去就直接治疗到和牙医说再见。
一整套流程可能包括但不限于:
预约
拍X光片
全面诊断
第一次治疗
第二到n次治疗
复查
当然,具体情况可能根据治疗内容改变。
02
挑选牙医
在法国看病,挑选医院和医生非常关键。看牙可是一项大工程,而且同一个医生要见很多次。
挑选医生时,建议考虑以下方面:
1)选择离住址较近的医生 :生病了肯定没有很多的精力去远的地方看病,还很容易耽误病情;
2)选择问诊时间多的医生:有的医生很有名,但是找他看病要预约一个多月才能约上,非常的不方便;
3)最好找熟悉你的病史的医生:熟悉你的病史和体质的医生,会知道你对哪种药物过敏,在问诊时可以找到降低不必要的风险。
公立医生和私人医生的区别:
公立医生指的是公立医院或医学院实验室下属的医生,从属医学院的医生常常同时是研究员或学者。
不过一些公立医院也会邀请私立医生去坐诊,这种情况医院会特别标明。
说到公立医生,就不得不提起大学附属医院牙科。
在法国部分医科大学或医学院,会有自己附属的牙科中心,这类牙科中心的治疗费用是相对便宜的。但一般需要提前预约,而且周末双休。
除了公立机构的下属医生,剩下自己设立诊室的医生或私立诊所下属医生,都属于私人医生。也可以选择去私人医生设立的牙科诊所问诊。
如果你的情况比较严重,那么请毫不犹豫的去急诊,牙医会先给你做一些基础的治疗,比如止痛,开处方药等等。
03
牙医预约
电话预约
预约的时候记得讲明白时间地点,留好自己的姓名就ok啦。
网络预约
一些诊所或医生有自己的网站,如果提前有选好的医生或诊所,可以直接登录他们的网站预约。
在此介绍几个医生预约网站:
Doctolib,网站上可以预约各种私人医生,不止是牙医,而且还有短信提醒功能,完全不怕预约时间太久把RDV忘了什么的。
法语还说得不好的小伙伴,可以根据语言筛选搜索结果,找到会说英文的医生或中心。
其他可以找到医生信息或预约的网站,搜索方法和Doctolib基本相同:
https://www.keldoc.com
https://www.rdvmedicaux.com
https://www.medoucine.com
04
保险与报销
在法国读书大家应该都知道,学生在开学时要和注册费一起缴纳保险。
这个保险是法国强制性的保险。那么,买了保险该如何报销呢?
如果有医保卡,只需要在缴费时出示,就可以自动识别信息,等待一周左右你就可以收到报销金额啦,可以在银行卡内查询。
如果没有医保卡,可以拿着医生开的这张feuille de soin,填好姓名、社保号等信息后寄给保险公司等待报销。
最后,
请大家一定要好好爱护牙齿。
毕竟:
往后余生
吃土是它
大鱼大肉是它
酸甜苦辣都是它
【超级学姐】仅准备3个月,就一次性拿到5个offer!...
2019年“法语唱诗班”全新开唱!全城火热招募!!!!...